万首七律诗,首首皆绝唱,《登高》为何能称之为“七律之首”?
格伦大语文更多内容,请点击进入格伦大语文官网:http://www.gelunjiaoyu.cn/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里面急风、高天、啸哀之猿,清渚、白沙、飞旋的鸟儿,六个意象就已经很明显的感受到,那种痛苦那种悲凉,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句诗沉郁的特点就更明显。首先看落木就是落叶,当我们想到落叶的时候,就会有一种秋风箫瑟,满地飘落叶的感觉。我们就感到很悲凉了,然后落木萧萧,加上落叶的声音,悲凉感就更重了,再加一个下字,注意他没有用落字,没有用飘字,除却音节之外,这个下就写了一种落木之急,更加突出了杜甫的悲凉。
“万里悲秋常作客(我永远回不去自己的家乡了),百年多病独登台。”百年就是指老年,老年就已经很悲凉了,再多病,然后再一个人登上高台,古代诗里面登高、登台往往又都是很悲凉的,我们在前面四句看到了这种悲凉的景致之后,又看到了这个独立寒秋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这种情绪就更加的浓郁了。
这首诗一直被称之为,古今七律第一。可以说他是杜甫沉郁顿挫这种诗风的一个代表。其中这个艰难苦恨,繁霜鬓这个艰难苦恨这四个字,真的概括了杜甫一生,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杜甫的一个总结性的诗。
北京高考一直选“大诗人”,选大诗人其实代表了一种我们首都命题人的一种思路,这是我们的一种首都气象,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有更广阔的阅读,能够在古圣先贤的精神激励下得到提升,用考试来对这个我们的思想教育、文化传承以及审美鉴赏的这种基本的素养提出了一种引导,我觉得这个可能是,我们这几年北京市高考,他所追求的一种风格,我认为这也是非常有益的一种风格。
其实我们真的是可以体会到,我们的民族有这样一位诗人,穷也要兼及天下,自己多么困难,也要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能够有这样一种伟大的精神,我觉得真的是我们民族道德上的标杆,是我们民族的幸运。
杜甫(唐)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⑴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⑵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⑶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⑷新停浊酒杯。
注释:
⑴ 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
⑵ 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风吹落叶的声音。
⑶ 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⑷ 潦倒: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新停:新近停止。重阳登高,例应喝酒。杜甫晚年因肺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古人为何喜欢登高?
看完这些,你就明白古人为什么爱登高赋诗、填词做画了!
“登山则情满于山”,登高望远,目力所及之处,自然会引发登高者的悠悠情思。自从王璨登上当阳楼发出”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的感叹,表达深切的思乡愁绪后,登高抒怀似乎成为中国文人的一个重要传统。
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为登高甚至发明了特制的登山鞋,并在登山途中留下一首首动人的诗篇。诗仙李白对此倾慕不已,曾经“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在如同仙境一般的天姥山上倾吐郁闷,展现自己傲岸不屈的风采。历代诗人在登高诗歌的创作中,不断注入新的情感,使登高作品的内容更加丰富,情感更加多元,从而赋予它更为深厚的文化内涵。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当陈子昂登上幽州台后,顿觉宇宙之茫茫,苍凉无限。在这广阔无垠的天地间,个人是如此的孤单渺小,不禁悲从中来,怆然泪下。正是因为登台之后将个人放置于苍茫广阔的背景中,才会产生如此强烈的反差,从而具备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在高高的敬亭山上,诗人静静独坐,心中的忧愁烦闷、身世的辛酸苦楚悄悄传与这秀丽的敬亭山,在登高独坐中排遣满怀愁绪。而“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则传达出老杜内心更为复杂的情感:身世飘零,老病孤愁,韶华易逝,壮志未酬。无限悲凉之意在《登高》中尽数展现。
发思古之幽情,感怀于时事。千古登高路,悠悠思古情。古人在登高远望之际,辽远的空间势必会引起多情的诗人们的思古之情。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登上凤凰台,作者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中,感叹于六朝的繁华一去不返。同时为当今皇帝被奸邪所蔽而感到忧心不已。思古忧今的情怀,倶在其中。又如李益的《上汝州郡楼》:“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上此楼。今日山川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 三十年前曾上此楼,三十年后再登此楼,“风景不殊,而举目有江山之异”,城郭依旧,人事全非,作者怎能不为国运的升降而悲怆呢?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黄河奔涌,原野辽阔,壮阔的景象、雄浑的气势让人顿生豪迈之情,高瞻远瞩的胸襟、积极进取的精神便在这“更上一层楼”中充分展现。而杜甫也曾经吟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名句,表达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