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年高考都会有引发争议的话题,今年在上海高考的评分中赫然出现了“书写分”这项考评标准。格伦教育专家指出书写是用于表达的一种工具,可以成为自己的个人爱好,但不一定要成为学生考试的硬性规定。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对写字的兴趣,不可以强行要求每个学生的字都可以达到书法家的标准。这样事情往往就太极端化了。
中高考设“书写分”引发争议
去年12月举行的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写字等级考试,会不会成为“绝唱”?写字还要不要列入中小学的必考项目?如果取消,将对正在广泛开展的学校书法教育产生影响吗?出人意料的是,这些问题竟成了新学期申城校园的一个新热点。
本市学生必考写字
说意外,是因为教育部于今年1月18日下发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相关报道见本报2月8日A5版),其中特别提出“中小学书法教育不举行专门的考试,不开展书法等级考试”。而就在2011年6月,上海市教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并出台了写字等级考试实施方案。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均须参加写字等级考试。五年级学生参加一级考试;九年级学生参加二级考试。一级、二级考试成绩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等,成绩记入《上海市学生成长记录册》。该项考试由市统一命题,区县组织考试。考试时间为每年12月的第一个星期五下午。因特殊原因而缺考的学生,还需提出书面申请,由区县组织补考。
旨在加强书法教育
按照此次教育部的最新规定,刚刚推出不到两年的上海写字等级考试极有可能被叫停。据悉,由于是临近春节前教育部才正式发文,所以,包括上海在内已经开展了写字等级考试的省市,是否会出台落实政策,以及停办各级各类涉及书法项目的考试考级,尚需等待一段时日才能揭晓。记者为此还采访了一些中小学的校长和语文老师。他们普遍认为,即便停止了写字等级考试,也并不意味着书法教育的止步,甚至还会是一个促进。因为,教育部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虽然废止等级考试,但对各学段书法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却定得更细致了,还对什么年级用什么书法工具、学写什么字体、临摹什么名家范本,都规定得十分具体。
“写字分”引来争议
因此,有语文老师说,教育部只是规定“中小学书法教育不举行专门的考试”,并未彻底禁止书法考试,不妨将“明考”改为“暗考”。比如,可以将书法考试的相关内容移入语文考试中,在中考和高考的语文卷中设立3至5分的书法分。这对促进青少年练好字、写好字,肯定又会是一个积极的导向。
虽然说,虽然说国家教育部没有硬性规定禁止书法考试,但是将书法分列入国家级中考或高考语文试卷中,格伦教育专家认为还是有一定的偏颇的。我们学习书法的目的是作为一种沟通的手段,只要大家一眼看到,清晰明了就可以了,而且很多书法大家的字不一定大家都看得懂。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要求他们将字体书写工整,清楚,没有必要非将此项作为考试中的规定,让学生们必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