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400-0308-360
首页 > 教育行业观察 > 人大代表对“拼不过爹就拼儿子”怎么看?

人大代表对“拼不过爹就拼儿子”怎么看?

2013-03-22 00:00 教育行业观察

“拼爹”是近几年出现的一个网络名字,继“拼爹”之后,又出现“拼儿子”,这一系列的“拼”、“比”的背后反映了怎么样的社会现象呢?

格伦教育的教育咨询专家对此又有什么看法呢?首先先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人大代表对“拼不过爹就拼儿子”怎么看?

        201334日,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江苏淮阴中学校长张元贵接受采访,针对“拼爹”,“拼儿子”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现阶段起点很难公平

    “拼爹”意味着什么?面对主持人的提问,坐在嘉宾席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教育厅长沈健坦言,现阶段当一个孩子进入社会的起点很难公平。“比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的孩子和一个同样的企业里老总的孩子,所获得的机会恐怕是不一样的。教育的职能就是要为大家提供平等的接受教育,同时也包括平等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我虽然不能做到让大家绝对的平均,但机会均等我们是一定要做到的。”

    沈健认为,考试制度必须要坚持,其合理性就在于,不管你是“贵族子弟”还是“草根子弟”,大家都在考场上在同一张卷子中比出一个高低,从而决定取舍。

    同时,他也指出,考试制度还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我们的经济社会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就拿教育来讲,以前是精英教育,就是通过一张卷子的分数来决高低。但是,现在已到了教育的普及阶段,尤其是社会的发展,对各行各业都需要有各类人才,按照中国的话说就是三百六十行行,行行要出状元。因此,教育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培养出来的孩子要能在各行各业担当重任,努力成为领军人才。因此教育要适应这个要求就必须对选拔的机制、选拔内容和选拔方式做一些改革。”

    “拼儿子”异化了奥数班

     当下社会中一些家长怀着“绝对不能让孩子像我们一样生活”的信条,为了让孩子加分、上好学校而拼命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奥数热”也因此被网友视为“拼爹拼不过拼儿子”的有力例证。

     近些年来,教育部以及多地教育部门频频发布禁令,不久前教育主管部门就再次发声,禁止奥数成绩与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录取挂钩、禁止各类培训班将奥数内容纳入教学和考试。但事实上,一而再再而三的行政禁令并没有浇灭“奥数热”。据媒体报道,奥数培训班名字纷纷改为拓展班、尖子班、提高班等,仍然火爆依旧。近期一项调查显示,83.6%的公众支持改革或取消奥数,74%的人认为,“奥数可以作为升学、择校的捷径”是“奥数热”愈演愈烈的首因。

沈健向新华网阐述了一名教育官员对“奥数热”的看法:“奥数热本身是为了选拔那些爱好数学,对数学有更加浓厚兴趣,而且有更加厚实潜能的同学。但是现在由于我们的考试录取制度将其捆绑在一起,甚至还要加分,最后搞得大家都要上奥数培训班,让很多孩子苦不堪言,这就是被异化了。”

格伦观点

面对“拼爹不过,拼儿子”的现实情况,格伦教育的教育咨询项目已进入市场就被广泛认可。说到格伦教育的教育咨询项目被认可的原因,相比也不外乎,格伦教育咨询崇尚的是快乐学习,轻松学习的理念。格伦教育的教育咨询项目中的成长规划等一系列解答服务,就是想让家长和孩子明白,只有爱上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有计划,快乐的走向未来,才是21世纪,该有的教育手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