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暑假,众多的暑期培训机构蜂拥而上,使暑期培训成为中小学生的“第三学期”。暑假,越来越成为学子乃至国人的不可承受之重。我们当思酌,在这个本应休养之期,我们为什么奔波,疲惫,纠结,无奈?暑假“无假”,折射出的制度窠臼与国民心态,理当引起重视。格伦教育提醒广大老师和家长,暑假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喜好,让孩子们轻松的度过。
暑假成中国中小学生“第三学期”减负实为加压
夏日炎炎,对于同学们来说本应是休养之期,但街头仍能看到不少背着书包、到处奔波的身影,为了小升初考试、中高考,他们到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充电”。在暑假中,大部分学生不仅有大量的作业,还要去家长报名英语、舞蹈、钢琴等等的好几个补习班。在这样双重压力的下,暑假俨然已经成为“第三学期”。
据相关人士介绍,到培训机构报名的孩子基本上都同时参加多个培训班,有的孩子一天要辗转去三四个地点上课,最多的一个孩子甚至同时报了6个培训班。好多孩子在这种培训计划的重压下患了“暑假忧郁症”。然而,价钱高昂的培训班,似乎成为中国家长“花钱买放心”的唯一办法,既解决暑期孩子“无处安放”的尴尬处境,又能让其抓紧假期时间“充电”。
教育部门多次发文 禁组织集体有偿补课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全社会普遍关心但一直未能解决的问题,为此,教育部曾多次发文强调,在暑假期间,要将图书馆、文艺场馆尽量向学生开放,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开展活动,丰富少年儿童的暑期生活。禁止组织集体补课、有偿补课的行为;要加强督导检查,对违规补课的行为要及时查处。坚决纠正各种随意侵占学生休息时间的做法,切实把课内外过重的课业负担减下来,依法保障学生的休息权利。
禁令缘何成为一纸空文?
虽然教育部门对于公办学校假期集体或有偿补课是严令禁止的,但仍有许多学校顶风补课,各地培训机构也依然招生火爆。分析称,禁令成为一纸空文,探究其深层原因,无不与当前中高考教育制度密切相关。
有学者指出,整个社会评价一所学校,升学率成了唯一标准,而现有招生考试制度,是以考试成绩作为标准的,所以补课就成了提高考试成绩的良方。除此之外,学校违规补课很大程度上也是迫于家长的“压力”。有家长表示看着孩子学习那么累也心疼,但高考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未来,而补课就是加倍努力的一种渠道。如果让孩子尽情享受假期,今后成绩下滑,考不上名牌大学,谁替他们负责?”另有家长表示,现在父母都送孩子去补习班,自己的孩子也必须去,这样才能不输在起跑线上。
改变学生暑假“无假”现状 教育制度变革与社会各界的观念是关键
有学者指出由于应试教育的体制,使得分数决定一切。学生只能通过不断地做题,将知识机械地印到脑子里,来为中考和高考取得一个好的分数做准备。教育体制不改,只是空喊减负,结果只能是书包越来越沉,学生越来越累。
北京格伦教育专家张国辉指出:“除了教育制度之外,家长和老师的上名校等一系列的传统观念也是给孩子造成重大压力的的主要原因。”一项调查显示,孩子心理负担90%来自家庭问题,9%来自学校,只有1%来自学生本人。所以,“减负”如果得不到家长的支持,那只是空谈,只有家长、学校和社会三方全面配合,学生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
张国辉并表示,每位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都可以理解,但是考名校并不是孩子获得成功唯一的途径,家长和老师应该以孩子的教育为主线,根据孩子兴趣爱好的实际情况,帮助孩子确立正确并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